Earyant的技术博客

欢迎来到Earyant的技术博客,在这里我将与你分享新技术。

重新思考-知所未知的力量

个人层面

1.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1. 个人理解:
    个人更愿意理解为,像“偶像”一样思考,当然这个偶像不是娱乐圈的爱豆,而是成功人士,如“科比”、“乔布斯”、“王阳明”、“孔子”、“曾国藩”等等,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偶像”本身就是模版,让你遇到问题、选择时,想象出如果是偶像,他会怎么做,自然而然,自己也会成功。
    不同的偶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此处就无法具体展开介绍。 大致方向是: 深入思考,看清本质,考虑深远;
  2. 他人理解:
    当形成一个观点时,要抵制住诱惑,需要把观点当成一种实验,借鉴他们的做法,保持观点转换的灵活性;
  3. 二次理解:
    刚看到这个“准则”时,以为说的是“偶像”的作用,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思维,更多的是参考别人的思维。 准则理解有偏差。

2. 用价值观而不是观点定义你的身份

  1. 个人理解:
    用观点定义你的身份,更容易让别人对你贴上标签。

  2. 他人理解:
    用观点定义身份,更容易让自己变得“顽固”,会更想让自己做出错误的改变,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

  3. 二次理解:
    用价值观定义身份,本质上是将自己抽立出去了,避免因主观原因导致判断错误;
    思考问题时,想的不是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而是如果要达成什么目标时,我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3. 寻找与你观点相反的信息

  1. 个人理解
    避免思维局限,让自己越来越钻牛角尖,需要跳出来,从正反两个方向考虑观点的正确与否,实行方案可行性。有点像 “测试” 思维

  2. 他人理解:
    要积极了解不同的观点,以此对抗偏差,打破“过滤泡”,逃避“回音室”(这两个词是谁想出来的,真是厉害)。即使不同意他人的观点,也可以先跟随别人的思想考虑问题,为自己提供不同的思路;

4. 不要被困在愚昧之巅

  1. 个人理解:
    不要太自以为是,一定要谦虚,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2. 他人理解:
    不要把自信和能力混为一谈。达克效应*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你越是认为自己做得好,就越有可能高估自己、停滞不前。为了防止对自身知识过于自信,请反思一下你对某个既定主题的阐释能力。

5. 利用怀疑的好处

  1. 他人理解:
    当发现自己具备怀疑能力时,可以把它定义为一个成长的机会; 提高专业知识的第一步是,知其未所知

6. 拥抱犯错的喜悦

  1. 个人理解:
    从小我们就学过,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畏惧失败,也不要逃避错误,不必为错误感到丢脸,反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才能避免下一次失败;

  2. 他人理解:
    不要害怕自嘲,将关注点从“自我证明”转向为“自我提高”

7. 从遇到的每个人身上学习新东西

  1. 个人理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他人理解:
    每个人可能都比我更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可以多问问最近在重新思考什么问题,或者跟他们讨论过去一年你改变的情况;

8. 除了支持网络,还要构成挑战网络

  1. 个人理解:
    一味地要求别人支持你、顺从你、夸赞你,并不能一定使你成长,反而可能导致骄傲、自满,就算没有到如此地步,也可能无法反思自己,再上一层楼。

  2. 有啦啦队队长式的鼓励固然很好,但你也需要来自批评者的挑战

9. 不要回避建设性冲突

  1. 个人理解:
    冲突可能会使两个人关系破裂,但不要一味地回避冲突,尤其是“建设性”冲突,能让你重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另一面, 很有可能有了新的启发;

  2. 他人理解:
    试着把观点分歧看成一场辩论,这样人们会倾向于理智地对待分歧,对事不对人。

人际层面

1. 练习说服性倾听的艺术

  1. 他人理解:
    当我们试图打开别人的心扉时,倾听通常比交谈效果更好。在谈话中,如何让对方明确自身观点,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探索自我改变的原因?一个好的开始方式是增加提问,减少陈述。

2. 问对方怎么做而不是原因

  1. 个人理解:
    问其原因,可能会说其主观原因,或者不自觉中描述的方向有偏差。

  2. 他人理解:
    当描述自己为什么会持有极端的观点时,人们往往会强化对观念的承诺并加倍固化其观点。而当试图解释如何将想法变成现实时,人们往往会意识到自身理解的局限性,并开始调整一些想法。

3. 询问“什么证据会改变你的想法”

  1. 他人理解:
    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同意我们的意见,通常,询问他们什么能令他们敞开心扉,然后看看能否以他们的方式说服他们,这样会更有效。

4. 询问人们的观点最初是怎么形成的

  1. 个人理解
    不要听别人怎么判断一件事,而是问他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去分析结论。 别人给的观点和结论,都是主观判断的,绝大多数情况都会有偏差;
    另外,不同环境、身份影响着你对事情的主观判断,有着不同的信息差,对事情的发展和走向,也有不同的预测。 常见的情况就是看古装剧时,不懂当时的情景,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古人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一个人对自己口吃很在意,在其面前说vvvip,他肯定会很生气;
  2. 他人理解:
    如同我们的刻板印象,我们的许多观点都是武断的;我们在没有严谨数据或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形成了观点。为了帮助他人重新评估自己的想法,我们要问问他们如果出生在不同的时代或地点,他们的观念会有怎样的变化。

5. 承认共同点,辩论就像舞蹈,不是战斗

  1. 他人理解:
    承认共性并不会使你变弱,这表明你愿意讨论什么是真相,并促使对方考虑你的观点。

6. 记住,少就是多

  1. 个人理解:
    有时候,表面自己的观点,往往说的越少,越精炼,越能表达清楚,说得多了,反而会影响一人的理解;
    同理,自古以来,醒世格言都是抽象的大道理,不会举例,这些抽象、精简的大道理才会深入刻进思维里,做事的时候才会在潜意识时影响自己;

  2. 他人理解:
    你如果列举了太多不同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就可能让听众产生防御心理,并可能导致他们用最不起眼的观点反对你的整个论点。与其让太多论据淡化论点,不如先从你的几个最强论点开始阐述。

7. 强化选择理由

  1. 他人理解:
    有时候,人们拒绝辩论,并不是因为不屑,而是因为他们拒绝接受行为被控制的感觉。因此,你需要提醒人们,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相信某种观点,从而尊重他人的自主性。

8. 就对话的感受进行沟通

  1. 他人理解:
    如果对话过于情绪化,那就尝试着将讨论调回正轨。谈判专家会评价自己的感受,并检验自己对对方感受的理解是否准确。你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有时可以表达自己的失望或沮丧,并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

群体层面

1. 使有争议的话题复杂化

  1. 他人理解:
    每个故事都不止两面。不要像对待硬币那样对待两极化议题,要用棱镜的多个镜面进行审视。看到问题的灰度能使我们更加开放。

  2. 个人理解:
    个人觉得这个观点表达的有点不正确,貌似要把问题复杂化,让所有人听不懂。 但看了解释,发现不是这个意思,本意是:多角度思考

2. 不要回避警告和意外事件

  1. 他人理解:
    承认有竞争性的观点和冲突性的结果,并不会让利益或信誉受损。这反而是吸引观众的有效方法,还能促使他们保持好奇心。

3. 扩大你的情感范围

  1. 他人理解:
    想要进行富有成效的谈话,不必消除沮丧甚至愤怒的情绪,只需要将更多情绪混合在一起,你可以试着表现出一些好奇,甚至承认困惑或矛盾的心情。

4. 每周打破一次迷思的讨论,可以在晚餐进行

  1. 他人理解: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揭穿错误的观念会容易得多。这也是教孩子们养成重新思考习惯的好方法。每周选择一个不同的话题(这周可能是恐龙,下周可能是外太空),由家庭成员轮流负责,带领全家讨论这个迷思话题。

5. 让孩子们做多版草稿,多寻求他人的反馈

  1. 他人理解:
    创作不同版本的图画或故事,可以鼓励孩子们学习并理解修改想法的价值。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持续完善自己的标准。他们可能学会了接受困惑,并在第一次尝试时不去期待一下子达到完美。

6. 不要问孩子们长大了做什么

  1. 他人理解:
    孩子们不必用职业来定义自己。单一的身份会关闭替代选择的大门。与其试图缩小孩子们的选择范围,不如帮助他们扩大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不必是单一目标,孩子们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2. 个人理解:
    该观点本意是想,不让孩子太局限于一个事物,一个方向。 但观点描述的,我有点不认同。 还是要给孩子设定一定的目标,只是不要太局限于小目标。 可以设定一个范围目标。 小孩子肯定需要多方位培养,才能挖掘出孩子最擅长、最适合的方向,而且还能多个退路;

7. 放弃最佳实践

  1. 他人理解:
    一旦有了最佳实践,那就表明理想的路径已经设定好了。如果想让人们不断重新思考工作方式,那么最好采用过程问责制,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更好的实践。

8. 建立心理安全

  1. 他人理解:
    在学习型文化*的组织中,人们相信自己可以去质疑和挑战现状,而不会因此受到惩罚。构建这样的心理安全,往往需要领导者做出示范,虚怀若谷。

9. 用重新思考积分卡持续记录

  1. 他人理解:
    不要只根据结果评估决策的好坏,还要跟踪过程中对不同可选方案的思考深度。浅层的过程带来正面的结果,这只是运气。而一个深层的过程和一个负面的结果,却可能是一个聪明的实验。

10. 扔掉十年计划

  1. 他人理解:
    去年你感兴趣的事今年可能会让你厌烦,而昨天让你困惑的事明天可能会变得激动人心。激情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不断培养的。只需要提前一步计划,你就能重新思考。
  2. 个人理解:
    此处仍然不是很认同,一定要有规划,只是说规划一定不能是太狭隘的,一定是一个大方向,可以随时调整的。 但不能说不做规划。

11. 重新思考行动改变,不是环境转换

  1. 他人理解:
    追逐幸福可能会把幸福赶跑。换一个新环境并不足以得到幸福。快乐盛衰不定,意义却会历久弥新。采取行动建立使命感,通常可以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或者增加对他人的贡献开始。

12. 安排一次人生体验

  1. 他人理解:
    人们很容易陷入不断承诺升级却得不到满足的境地。就像安排健康检查一样,每年做一次或两次人生体检是值得的。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评估自己学习了多少新知识,你的观念和目标是如何演变的,下一步计划是否需要重新思考。

13. 抽出时间重新思考

  1. 他人理解:
    当查看自己的日程表时,我发现大部分安排都是要做的事情。我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花一小时思考和学习。现在我决定更进一步:我每周安排一次重新思考和“空杯”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要去见挑战网络里的朋友们,了解在他们看来,我应该重新思考哪些想法和意见。最近,我的妻子阿莉森告诉我,我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蛋黄酱”这个词的发音。

他人理解来自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