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付费咨询发现的很有意思的现象
背景
几个月前,发现还是有蛮多同学有咨询需求的,无论是技术方面,方向方面的内容。可以知乎上的咨询来说,十分不划算,只能回复5个消息, 我觉得很多问题是讲不清楚的,因此我在个人首页写下了这样的消息:
对于每个来咨询的同学, 我都是尽可能把时间拉到一个小时左右,收费20,了解计算机薪资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可以说是很良心了。综合这几个月接受的咨询,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我觉得值得深思一下。
咨询这件事情可能坚持不了太久了, 且行且珍惜。
我的初衷
我个人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这主要是从我个人的经历出发,因为我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是自己摸索成长的,除了大学舍友对我的入门有些帮助,除此之外,我实在是想不到有哪个人对我的个人方向, 技术路线等做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 我是十分希望能够有人能够对我的职业道路做出针对性的意见, 我也能够少走一些弯路,然而事实并没有。 最后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从我个人的出发点来看, 如果说在我大学期间甚至研一研二的时候有人能够指导我的职业方向,相信现在的我会强更多,所以说, 为了不像更多人像我当初那么迷茫且无助, 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这也是我的初衷。
说实话, 20块钱一次这玩意跟我的工资比起来,真的是九牛一毛,如果是当初的我,别说20, 只要能对我的职业生涯有较大帮助,只要不过千我都能接受。 咱也不说做慈善,就是趁着自己还有热情的时候,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能够保持多久,且行且珍惜吧。
有些人可能说, 那你为啥要付费呢,免费不就好了, 我只能说, 白嫖党真的太多了,这种人我是不屑帮助的。
咨询现象
最近的咨询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 来微信咨询的朋友, 都是学校很好,很有自己想法的朋友, 大多数都是985硕士,没有看到有本科生或者双非的研究生,这就很有意思了。
从我的角度出发, 我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帮助本科生,我觉得本科生更加需要这样一件事情来帮助他指明方向,大多数985硕士其实并不一定需要我来提供建议,他的师兄师姐,周围朋友就能给他提供很多建议,反而这些对于本科生来说是十分稀缺的。
然而事实反而是很多很强的朋友来咨询了, 我自己也从这些朋友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思考一下这个现象其实很有意思,我觉得这就是强者恒强的原因了。从中我分析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点:大多数本科生都没有觉醒。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对真正对自己专业方向有帮助的人视而不见, 反而去追半佛这种自媒体,对于这种,我只能说,社会毒打。
第二点:强者恒强, 给机会就会抓住。 对于985 计算机硕士来说, 20块钱真的太小了, 所以他们对这些钱不是很care,且他们有很清晰的目标,问题问的很深入, 打电话聊的时候,反而是我从这些朋友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真的蛮有意思。
研究生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研究生期间的一个事情佐证了我的观点:
在研二的时候,学校要求老师带本科生了解实验室,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老师把这部分学生丢给了我, 我当初可比现在还更有热情,因此,我又是做PPT,又是分析需要, 又是问他们有什么问题想了解的吗? 发生的情况真的是恶心到我了。
第一次开会, 6个人,来了3个, 那当然还是好好讲了, 本着负责的态度,我从现有的互联网职业,介绍了各个职业的技术栈,并让他们确定自己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可以先尝试着学一下。 大概讲了有1个小时吧。
准备第二次开会,我在群里问了他们有什么要了解的吗? 有个同学提出了一个蛮智障的问题:
- 学长, 可以教一下高数吗?
我看到这个,热情一下就扑灭了, 不是所有人都像当初的我一样,渴求指导。
第二次开会,6个人,来了3个,有一个要睡午觉。 之后你们也能想到, 既然你们是混,那随意,我也不讲了,爱咋咋地,就没有第三次开会了。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
最近在我们的高中群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我个人对宏观经济,理财方面还算有所了解,在6月10号左右, 我在我们的高中群里说:
- 预计牛市要启动了, 准备上车
依据其实很简单,国家防水 + 疫情修复 + 创业板小牛行情等多重因素叠加, 其实我认识的几个高学历的对理财宏观经济有研究的都能判断牛市可能要来了。 当时,上证指数 2800多点,处于绝对安全区域。当然是肯定没人听了呀,这波行情,以我买的上证50指数为例,到最高点 3587 点的时候,浮盈 20 点以上, 我在浮盈16个点的时候卖出了。 问题在于, 一个月, 16个点, 确定性又足够高, 然而依旧是没有人去做,真的是验证了那个观点: 每个人只能赚自己认知内的钱。
上周推荐来咨询的一位北大朋友,聊到股票的时候顺手推荐了中国国航,逻辑很简单,疫情修复,航空股必涨。 买入时机6.9,当前价格 7.30,本周最高7.54, 一周时间,这个收益很稳健吧。 这个朋友还是信了我的,买了几千块,而反观我的高中同学, 真的是对比明显。
我的炒股技能并不高,只做逻辑清晰,跟宏观经济连接紧密的票子,千万别咨询这方面。
总结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想到哪里说哪里, 其实想表达的就是, 给了机会就要抓住,机会给你了,你自己不中用呀, 人生有多少次机会值得浪费, 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