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yant的技术博客

欢迎来到Earyant的技术博客,在这里我将与你分享新技术。

销售思维

问题背景

昨日同事问我一个问题:
背景比较复杂,简单来说,负责人A(大佬)、B(中佬)、C(农民工)是负责一个业务方向,具体干活的是C, 负责人J(中佬)是负责风险把控横向项目,是个负责人,大约跟同事A、B平级。领导把业务方向的风险把控项目能力交给同事J,但是业务方发现了风险,对线上影响很大,找到了同事A、B,要求解决问题。
如果上面关系还是很复杂难懂,可以再简化为: 负责人J有职责对某个技术方向负责,但是宣称没有人力,需要同事C自行实现一些方案解决问题。 同事C问我该怎么办?
再抽象一下:同事找到了领导,给我分配了不是自己该负责的方向,自己该怎么拒绝。

解题思路

面对这种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能接,但是也不能推脱。
一旦你推脱了,说不想做,那就是态度问题,负责人会觉得你态度有问题,很可能拿“挑活”、“有边界感”、“不配合”、“影响团队合作”等态度问题压你,这些标签一旦给自己扣上,自己很难洗清,要想洗清,就得接手这样的项目来尝试洗清了, 反而在领导心里留下了更不好的印象,自己出力不讨好。
一旦你接了,就免费充当了别人的人力,费力不讨好的同时,也模糊了自己的边界感,恐怕以后更会变本加厉,而且如果是好活他们一定不会分出来,既然让你干了,一旦出问题,锅跑不了了。

我当时的解决方案是:
先要想明白一个问题, 领导交给你不想做的任务,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拒绝,大概想到这几个方法。

  1. 直接刚,我觉得这个任务不属于我的工作范畴,我不接。
  2. 我觉得这个任务有问题,我觉得是个坑,不能接。
  3. 没做过类似的项目,怕自己做不好。
  4. 这个项目的特质是什么,为什么不适合我。如果我做的话,我担心有*问题。

这几个方法分别有什么问题呢?

  1. 领导安排的任务不干?态度有问题,跟领导对着干,容易被扣帽子。
  2. 你挑活? 容易被扣帽子。
  3. 那你更应该学习学习了,你不想学习?

方案分析

其实对方法进行归类,有以下几类

  1. 态度原因:
    1. 不是我负责的,我不干;
    2. 有坑,我挑活,不干;
  2. 性格\专业原因:
    1. 不是我不干,也不是我不想干好,而是我不适合做这个,怕出问题,还不如让适合的人做;
  3. 能力原因:
    1. 不是我不干,是我干不好;
  • 可以看出,态度原因的回答其实是最差的,老板以后肯定不喜欢你了,因此对老板来说,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永远不要表达出有消极的态度。
  • 其次就是能力原因,跟领导说自己能力不行,那以后领导怎么器重你。
  • 最好的方法就是说一个,非硬伤,但是能拒绝的理由。 每个人的性格、专业不同,肯定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 性格\专业出身等原因又不是你的消极态度、能力不足导致的,不会影响你在领导心中的形象;而且一旦后面领导仍然选择让你干,也是领导的决定,出问题了他也有很大责任,用人失误。

方案后遗症

本答案其实已经完结了,但同事C确实也按照这个思路跟负责人A和负责人J沟通了。 但是沟通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控制住情绪,负责人们应该看得出抵触的情绪,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普遍存在,因此昨天思考了很久,想起刘润老师之前的一门课,于是想到一个思维,能解决这个问题。

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每个人都有情绪,很少有非常非常理智的人, 雍正脾气就很大,但就算当上皇帝以后,仍然需要控制脾气,皇帝的权力很大了吧?为什么还要收着呢?

销售思维

小时候不是很懂,见过很多笑嘻嘻上门推销的销售、商城门口跟着你喋喋不休的销售、酒桌上把酒换盏的销售。
看到他们非常地热情,会有些不适感。 但其实他们也不想这么热情,这么“讨人厌”,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卖出产品、达成交易,从而完成他们的核心目的!
无论遇到多讨厌的客户,只要他掏钱,就是金主爸爸,递根烟、陪喝酒都是小事,可以主动出击;

联想到职场上,也是一样的, 我负责一个项目,需要别人协作,那这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就是交易的过程, 我的目标就是让他帮我完成okr。如果能达成我的核心问题,能让我的利益最大化,我就需要一些手段维护好人际关系。遇到讨厌的同事、领导,也需要驾驭情绪,完成自己的目标。 而不是被别人激怒,牵着鼻子走。 “他怎么能这样呢?” 这就是一句没用的话,为何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就是因为书生很想当然,没有从实际利益出发,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

这里再提到一本书中讲的观点,《幽微的人性》中有一章讲到生存式教育,现代学生在学校学的是精英式教育,不是生存式教育,什么意思呢? 每个人需要知道自己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更好地生存,是更好地生存,不仅仅是生存。 所以有时候要放弃“想当然”、“书生气”。什么方案能让我利益最大化,那我就选择什么方案、什么情绪。 让我的情绪、能力成为我的工具,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前提是不能做违法、违反道德的事情)。 我们心中仍有理想、良心,但不能想当然,而是驾驭工具,完成理想,无愧良心(此处向王阳明、徐阶等隐忍的儒士致敬)。

本故事乃现实场景,可能描述不周。仅做记录,如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如有吐槽,请看官手下留情。
本人也在逐渐刺破认知气泡升级认知的过程,知尚在山底,行当然也更没跟上。但很庆幸,什么时间认识到问题都不算晚,学无止境。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